top of page
  • 野人寫真 | 李法老

閒聊攝影 | 關於到底要不要後製?

最近遇到了社團學生提問,我想這的確是個好問題,我曾經有過,我想應該也會有不少正走(或是想要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有過,甚至現在還是有,就這樣順便寫成一篇文章留個底吧

-

他說:

"很多照片未必當時候看到(或尚未修圖時) 就會很好看,可是修一下之後,想要的氛圍就可以出來(所以有時候也會發現自己不知道是在玩修圖 還是玩拍照,甚至有時候就覺得每張都該修一下比較美;我是不會排斥修圖,可是每當自己說有修過的時候,就會變成是因為自己拍照不夠厲害,或者是用照片在騙人的感覺"

-

我想這應該是很多攝影玩家至少曾經有過對自己的質疑,到底為什麼要修圖、該不該修圖、不修圖比較強嗎?

我認為在回答這些問題前,首先必須要自問修圖(或者我比較習慣稱他為後製)在我們心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程序? 為什麼"後製"會被某些人妖魔化? 整天有人在強調自己不後製好棒棒?

反對後製的一派說法常見的有幾個:

1. 後製會使照片失真

2. 這是偷吃步、作弊行為

先來回答照片失真的問題好了,我們到底怎樣定義一張照片"真實"? 每家的底片、每家的沖洗藥水、每個人的沖洗手法、每台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參數設定、鏡頭,在在影響著影像色調;同一個景,每個人的鏡頭語言、每個人選擇的參數,都影響著構圖和曝光;我們所謂的照片夠真是指看起來很自然,還是真正的反映真實? 若是後者,那可能沒有任何一張照片能夠稱得上是絕對真實的影像,若是前者,那就是相對的概念,即便修圖,修的夠自然也可以達標,只看修圖者的想法和手法能不能實現所謂的看起來自然而已;所以有失真的問題嗎? 在我看來就算有,那也只是後製的太"假",因為本來就不存在所謂"絕對真實"的影像

在來看看所謂的偷吃步、犯規,說白一點,若影像作者本身大方承認影像經過後製,又怎麼會有所謂偷吃步的問題呢? 強調影像相機直出的人,是否有意識到即便是JPG直出的影像也是經過相機調整過飽和度、對比度、銳利度的影像,只不過是後製的地方從電腦換到機身,再廣義一點講難道機身就不是一台電腦嗎? 再換個角度,底片時代就不存在後製問題嗎? 所謂的暗房其實就是後製的場所,舉凡沖片、加色、局部增減曝光通通都在這裡(大概只差沒有柔膚跟液化吧?),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這些後製軟體我們更專業一點的稱呼他叫做"數位暗房"

那,我們到底為什麼堅持不使用後製這項可以讓作品可能更趨近於心中所想的樣貌的技術呢?

-

在我的想法中,應該要讓是否後製脫離"對或錯"這個命題,回歸到作者個人的選擇

我常常對學生說,在攝影這條路上需要練習做出很多選擇,選擇光圈、選擇快門、選擇要不要用閃燈、選擇到底要優先考慮哪個參數,選擇要不要後製,最後都取決於到底想要得出什麼樣的作品;能用的技術越少,能選則的途徑就會越少,而得出心中的理想影像的條件就越加嚴苛,而真正的攝影師要面對的其實都是這些選擇題,而不是簡單的"對與錯",因為有時候一些影像是"必須"拿到的而不全然沒有壓力

堅持不使用後製軟體我更想稱那是一種信念、信仰,我由衷敬佩這樣的攝影師能把前置作業強化到極致而能得出一張即便使用後製技術仍無法超越的影像,但你不能說跟你不信相同宗教的人是錯的;把"後製"視作是完整一組影像作品的一個環節,而不是把它當成補救影像的修正工具,把後製的思考與前置作業整合,一定能讓完成影像的靈活度大幅提升

-

結論:

影像既然沒有所謂的絕對真實,那又怎麼會有欺騙觀眾的說法,除非作者本身的論述與影像本身不符 (例如有修圖說沒修、擺拍說成巧遇、現場很醜卻對觀眾說現場就跟影像一樣漂亮而不是說自己構圖有取巧),那也跟影像本身真不真實沒有關係

到底是玩拍照還是玩修圖? 何不都玩呢? 至於要不要用再說吧? 對我來說這都是完成影像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大方承認自己的影像有經過後製並不代表前置作業不成熟,換個角度為何不說自己擁有後製這項技能呢? 後製作的好影像會變好,但若做的不好它也會是毒藥的

-

以上,廢話結束,若你剛好有這樣的疑惑,希望看完長篇大論以後能幫上一點忙這篇文章就功德圓滿了

PS: 通常我會很大方的承認我的影像全數都有經過後製,甚至告訴別人我如何後製,但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覺得我是個不會前置作業只會靠PHOTSHOP的攝影師吧(笑

36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